食品級潤滑油為對人體無(wú)害的潤滑產(chǎn)品,可使用于食品、藥物、動(dòng)物飼料等生產(chǎn)的制造設備上。食品級潤滑劑的形態(tài)包含液態(tài)的潤滑油、潤滑脂、潤滑膏等。最早的食品級潤滑劑定義,是由美國農業(yè)部(USDA)的食品安全檢驗局(FSIS)所制定的。USDA/FSIS直接管理美國境內肉品屠宰加工以及蛋品生產(chǎn)處理工廠(chǎng),FSIS透過(guò)PAP審查市售的工業(yè)用潤滑劑,授于H1,H2, H3, 3H、P1等的食品認證等級,受FSIS管理的工廠(chǎng)必須選擇獲得上述等級的潤滑劑來(lái)保養其設備。USDA/FSIS的權威性廣為世界各國的潤滑劑制造商與食品藥物工廠(chǎng)所接受,也使得FSIS成為食品藥物潤滑劑行業(yè)的免費認證中心。
1998/2/13,USDA/FSIS宣布將取消PAP,根據HACCP的精神改為要求各工廠(chǎng)尋求潤滑供應商的保證并定期稽核,但由于市場(chǎng)對于第三方認證的需求,美國NSF International機構繼FSIS之后成功延續了食品級潤滑劑的認證工作,是目前世界公認的權威(但非唯一)認證機構。
標準說(shuō)明:H1:可用于偶然、技術(shù)上不可能完全避免與食品/藥物接觸的潤滑點(diǎn)的潤滑劑,被H1潤滑劑污染的食品的外觀(guān)、氣味與味道必須不受影響;H2:完全不可能與食品/藥物接觸的潤滑點(diǎn)的潤滑劑;H3:又稱(chēng)可溶油、可食用油,用于食品藥物直接接觸的物體(如屠體掛勾等)的防銹,但在接觸食品前必須清除;3H:食品、藥物離型劑、脫模劑PAP將所有需要審核的物質(zhì)分為“食品成份類(lèi)”與“非食品成份類(lèi)”,前者分為1--5類(lèi),其中第3類(lèi)“食品加工用物質(zhì)”的3H項目定義了合格的離型劑,因此受PAP授權的離型劑即被稱(chēng)作3H等級,可用USP白油或硅油制成。后者分為A--H類(lèi),其中潤滑劑定義于H類(lèi),其中H1、H2、H3項目分別定義了上述用途的潤滑劑,因此受PAP授權的潤滑劑即被分別稱(chēng)為H1--H3等級潤滑劑。食品級潤滑劑,嚴格而言?xún)H包含H1、H3、3H,必須“使用白名單物質(zhì)”;H2類(lèi)別潤滑劑并非食品級,其成份“不得使用黑名單物質(zhì)”。在USDA/FSIS認證時(shí)代,白名單為FDA法規(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, CFR),黑名單為所有已知的有毒、致癌、致畸變物質(zhì),以及重金屬、無(wú)機酸等等。
中國大陸的相關(guān)國家標準定義于GB 4853-94、GB 12494-90、GB 15179-94、GB 23820。食品級潤滑劑的成份白名單21.CFR 178.3570:所有可使用于H1潤滑劑(包含基礎油、增稠劑、潤滑添加劑等)的物質(zhì)列表,食品/藥物制品中不得有>10ppm含量,但黏度>300cSt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油僅能含有1ppm以下。除定義于本項目下的物質(zhì)列表外,食品級潤滑劑還可以使用“一般公認的安全物質(zhì)”及“使用前取得核準的物質(zhì)”21.CFR 178.3620(a):可用于直接接觸食品的礦物白油(礦物基礎油的一種)定義,食品/藥物制品中不得有>10ppm含量21.CFR 178.3620(b):技術(shù)級礦物白油,石油精煉或石油氣合成、40°C黏度5~150cSt,可用于潤滑食品藥物機械但不得直接與制品接觸21.CFR 172.878:可用于直接接觸食品/藥物的USP等級礦物白油定義,可用來(lái)直接加入食物/藥品中,可制成3H等級之基礎油·178.3620(b)技術(shù)級礦物白油:可用于H2等級潤滑劑·178.3620(a)礦物白油:可用于H1等級潤滑劑·172.878 USP礦物白油:可用于H1、3H等級潤滑劑21.CFR 172.882:合成異石蠟烴基礎油定義21.CFR 172.880:固體石蠟,可用作防銹與脫膜劑21.CFR 182 & 183:一般公認的安全物質(zhì)列表,可使用于所有食品級與H2級潤滑劑。